2019-04-18 09:1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范宝华 潘敏洁
将国内一个小作坊生产的“三无”太阳能芯片,作为从加拿大独家进口的高科技前沿产品,以保密为由单独采购,然后通过虚高价格非法侵占公司财物。近日,童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兰溪市检察院批准逮捕。
带着独家研发产品技术入股
2013年底,负责开发完成一期房地产项目的章某遇上了旗下物业经理的丈夫童某。听童某说起手头有个比较好的高科技项目,是加拿大籍的华裔科学家发明的。因为是亲戚关系,所以手中独家掌握核心部件从加拿大进口的进货渠道。
由于章某对这门技术是否真实尚有怀疑,一个说过一个听过也就罢了。
2014年初的时候,童某又一次与章某聊起合作开发生产汽车智能遮阳板产品的话题,这次,他顺手递上了一张在辽宁某光电公司浙江办事处任品牌汽车遮阳板浙江销售代理的名片,这次章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此还找来另一个朋友周某,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商讨,期间童某打通了他所说的华裔科学家电话,然后交由章某接听。当问过太阳能芯片技术是否是对方生产的,技术上有无保障,能否确保达到童某所说的那种预期水平与层次,且是否独家供应等问题,并得到对方肯定答复后,章某有了筹备公司的意向。
之后,童某带着章某到金华店里对他销售的产品进行考察,让章某对此行业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对开办企业前景有了信心。
于是在当年底,章某、周某分别投资成立公司并各占股40%,童某以技术入股占20%,注册资金100万元租用场地开始创办了光电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存在严重缺陷露陷
公司成立后,主要生产汽车智能遮阳板。童某任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一开始,公司通过童某购买来的产品,做成成品发现不能达到他所说的效果,童某解释说相关的技术正在改进。后来购买来的产品技术有一定提升,虽然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章某相信会越来越好。而购买芯片的货款因为保密需要,分别打到童某指定的两个个人账户里,加上购买产品一直都没有提供发票,半年后周某退出股份,章某全资收购了周某退出的股份。
此后公司几经变更并增资,仅用于购买芯片的钱就有了7笔货款共285万元。直到公司销售出去的大量产品因为存在质量问题而退货,造成公司巨大损失时,才对这个芯片质量发生了怀疑。
芯片到底是不是从加拿大进口的?
于是在不停向童某催要购货发票的同时,章某派人到深圳电子展会,以及武汉电子汽车展会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发现,公司以每片70元的价格购进的相同芯片,市场价格只要10多元,而且童某推荐购买的液晶屏、模具等其他产品也比市场价格高出很多。回头再看公司之前购买的芯片,实际上都是三无产品,芯片、液晶屏都是存在有质量问题。
经查童某涉嫌犯罪依法被捕
2017年3月份,童某与公司签订协议退出。同年8月,来自浙江、江西、深圳等三家公司的负责人分别找到章某,反映了他们的企业也被童某以相同的方式骗取大量钱财用于购买同款芯片的事情。此时的章某才知道,原来童某在公司担任总经理期间,同时在公司以外的多家企业也担任董事、总经理、技术总监等职务,且生产同样的产品。按照之前童某在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他在任职期间以及退出5年内,是不能在与公司生产经营类似产品的其他公司任职的。鉴于上述情况,章某选择了报警。
经公安机关侦查,今年52岁的兰溪人童某,以从加拿大进口的汽车智能遮阳板的芯片 “全权委托书”技术入股,与章某等人合作创办公司,并与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保密协议,担任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负责管理生产、模具开发、所有材料的采购、产品销售等。虽然公司几经变更工商登记,但是其职责始终未变。期间,童某利用公司赋予的产品材料采购权职务便利,从深圳以低廉价格购进包装成从加拿大进口的太阳能芯片,又以高出数倍价格计入企业购货成本。从2014年12月23日到2015年11月13日,共7批次购入4.5万片,价格每片70元,共计315万元。实际价格为每片12元或15元,将虚高部分芯片货款共计250.5万元非法占为已有,其行为涉嫌职务侵占罪。
同时,童某在与章某合作开办公司期间,还骗取其他多人合作开办相同公司,利用相同方法购入同款太阳能芯片。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侦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