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所谓赚钱成事,就是借力,借势,借智!
俊俏风声O517
《毛选》:所谓赚钱成事,就是借力,借势,借智!
这个世界上最有误导性的一句话,莫过于: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这个世界似乎一切问题,只要努力,就能迎刃而解。
你现在月薪还只有五六千?一定是努力不够。
你写文章没人看,视频没人点赞?一定是努力不够。
你创业几年,始终做不大?一定是努力不够。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稍微有点阅历的人都会发现,
有些人拼命加班,工资却还是原地踏步;
有些人天天输出内容,粉丝却始终涨不起来;
有些人苦哈哈地干了半辈子,财富自由依然遥遥无期;
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没学会 借力、借势、借智。
孙子兵法里说:借力者明,借智者宏,借势者成。
而那些真正能赚大钱、做成大事的人,无一不是这三个概念的忠实实践者。
01 借力:找对杠杆,撬动人生的支点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个观念:
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千万不要想着走捷径。
这话说得大义凛然,但却让无数人困在了单打独斗的怪圈里。
你可能会问:借助他人的力量,是不是显得自己不够上进?
让我们看看教员是怎么做的。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国共关系跌入低谷。
可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严峻形势,教员却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为什么这么做呢?
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国民党有军事基础,共产党有群众基础。
随着国民党内部开明派崛起,民间抗日情绪高涨,合作成为双方的必然选择。
同时放眼国际,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在形成,美苏两强在远东的博弈加剧,中国抗战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员说:”
战争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事情,它是整个社会的动员。
“
他用统一战线这个杠杆,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到杠杆,《纳瓦尔宝典》提出:
获得财富的本质是将个人能力产品化,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做杠杆。
这让我想到自己为什么选择专注公众号长文创作。
最近公众号增加了公域推荐功能,看似小改动,实则意义重大:
平台需要优质创作者提升内容质量,创作者需要平台放大个人影响力,新人作者也能通过优质内容获得更多曝光机会。
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借力。
真正的借力,不是投机取巧,而是用最小的力气撬动最大的可能。
就像教员借力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我们也要借力平台机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你以为你在单打独斗,其实你只是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杠杆。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杠杆,有人选择平台,有人选择产品,有人选择人脉。
找对了杠杆,一分力气能办十分事;找错了杠杆,十分力气也难有寸进。
02 借势:不借东风,难渡长江
如果说借力还会被人说不思进取,那借势就更容易被扣上投机取巧的帽子。
可实际上呢?
孙子兵法上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雷军也说:顺势而为,顺势是被动向上,借势是主动出击。
真正的高手从不讳言借势。
让我们看看教员的思考方式。
在写出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期间,党内对革命形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
部分同志看到反革命势力强大,对革命高潮持怀疑态度。
而教员却看到了更深层的趋势:
国际上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对立加深,这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革命高潮就在眼前。
同样的眼光也体现在《论持久战》中。
当时很多人只看到中国军事力量暂时无法与日本抗衡这方面。
但教员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在形成,中国抗战代表着进步与正义,必将得到更多国际力量的支持。
说回我自己。
我一直想做公众号日更,但以前写一篇深度好文要花2-3天,根本实现不了。
直到AI来临。
我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GPT的人。
当我意识到AI将重塑创作方式时,立即投入大量时间深度研究,把它变成我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用AI打造了一套人机协作的创作流程:我负责选题和提纲,AI协助我完成素材搜集和初稿。
原来需要2-3天的工作,现在2-3小时就能完成,质量丝毫不减。
这就是借势的魔力:当你准确把握了时代浪潮,就能借助它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住:时势从不等人。
错过一个风口,就可能需要十倍的努力才能追赶。
所以,不要觉得借势就是投机。
恰恰相反,真正的借势是洞察趋势、提前布局、主动拥抱变化。
03 借智: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什么是借智?听起来有点拗口。
说白了,就是学习。但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而是要做到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论学习,教员堪称典范。
在湖南师范学院读书时,他天不亮就起来读书,晚上熄灯后还借着微弱的光线继续。
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思想家,从二十四史到《资治通鉴》,他都认真研读。
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他列出了七十七种必读的经史子集,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方法。
他特别推崇恩师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是简单地读,而是要把自己的心得、同意和不同意的地方都记录下来。
几个网篮的读书笔记,见证了这个学习者的成长轨迹。
更让人惊讶的是,教员不仅研读马列著作,连对手的书籍也不放过。在他看来,了解对立面的观点,不仅能开拓思路,更能在实践中找到制胜之道。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
新开的公众号一个月就拿到了一些结果,不是运气,而是之前长期积累的结果。
我几乎读遍了市面上的写作书籍,上了不少写作课程,但最关键的是:我从这些”智”中提炼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现在我的线上写作营学员频频突破,正验证了这套方法论的价值。
记住:
真正的借智,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既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也要总结他们的失败教训。
这样,我们才不用从零开始,而是能够在巨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04 掏掏心窝子
或许你会说,这些道理我都懂,但为什么还是没做成什么大事?
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往往会把失败归结于运气不好、天赋不够、起点太低。
但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掌握借力、借势、借智的真谛。
借力,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杠杆,把有限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借势,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看清时代的方向,在浪潮到来之前就做好准备;
借智,不是简单模仿,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自己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这三者相辅相成:
借力而不借势,容易南辕北辙;
借势而不借智,可能误入歧途;
借智而不借力,难以破茧成蝶。
记住:
这个世界从不亏待真正懂得借力、借势、借智的人。
重要的不是你现在在哪里,而是你是否找对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