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密码”:稳住基本盘、创造增长点、建立好机制
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通讯员 王涛 黄伟伟
10月11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漯河专场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现场发布漯河市“食全食美”向新而行、建设优势再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食品名城的有关情况。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漯河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常英敏,漯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乔彦强,漯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明超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上半年漯河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位居河南省第一。发布会上,漯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乔彦强介绍了漯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密码”,“稳住基本盘、创造增长点、建立好机制”。
稳住基本盘,就是千方百计稳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加速推动食品、盐化工、农牧、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优势常优、优势更优”。农业方面,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优势,扎实推进“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粮食单产稳居全省前列,总产稳定在180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全国领先。以双汇、正大全产业链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集约、规模养殖,猪牛羊禽肉类产量的增速连年居全省前列。工业方面,加快推动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产业集群、“11+8”产业链聚链成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23年增长7%、居全省第4,今年前8个月达到11.4%、居全省第2。占据我市工业“半壁江山”的食品产业不断延链补链扩链、做大做强,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获评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投资120亿元的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铜基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成为新的支柱。服务业方面,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面落实惠企帮扶政策,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长6.2%、居全省第6位。客货运周转量增速保持全省领先,5家企业入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获批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漯河港货物吞吐量的增速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现场交易额和线上线下采购额连年攀升,今年(第二十一届)达到489亿元。
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项目
创造增长点,就是加快培育新动能,形成持续快速发展的硬支撑。
积极实施换道领跑战略,系统推进“六个增长点”“十大增长领域”,政企联动谋划项目,三年累计入库“四上”企业900家、亿元以上项目679个。坚持项目为王。建立“四大办”统筹会商机制,动态调整完善总投资2.2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储备库,其中产业项目1.2万亿元以上;扎实推进“三个一批”活动,批批先进,第十一期、第十二期综合评价分别位居全省第5和第3位,圆满承办全省第十四期主会场活动;双汇第三工业园、卫龙四期等249个“三个五百亿”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15.2亿元。三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全省领先位次,今年前8个月增长10.3%、居全省第3位。坚持创新为先。超常规大力度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催生科技型企业110家、开发各类新品200余款。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利通液压拓展超高压流体技术在市政管网疏通和食品灭菌等领域应用,隆谷食品利用AI爬虫技术探索“互联网+食品制造”商业模式。坚持招商为要。建立“六职+全员”招商机制,投资20亿元的正大(漯河)超级食品工厂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塔格糖健康食品项目一期和日产24万罐宠物罐头、20万袋猫条的中誉宠物食品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招商项目建成投产。
双汇第三工业园区
建立好机制,就是高效闭环抓落实,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牢固树立“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的鲜明导向,建立完善周交办月讲评工作机制,聚焦经济运行、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10项重点工作,一周一交办、一月一讲评、一季一总结,形成“交办—督办—销号”抓落实闭环。持续用好重点项目、万人助万企、城建交通、招商引资、安全稳定五个周例会,聚焦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难题协调调度、及时打通发展堵点难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