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散装”的兰白需要根本性突破!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散装”的兰白需要根本性突破!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散装”的兰白需要根本性突破!插图

大贺先生

9月25日高层重磅发布:将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其实,在此前的7月,高层重要会议的《决定》里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由此不难看出,未雨绸缪已是箭在弦上的国家意志。

从多方面来看,本次动员其实更接近二十多年前的“西部大开发”,而从本轮资金技术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大转移,受益最大的亦是以成都、重庆、西安、贵阳、昆明、兰州等城市或者都市圈为代表的“战略大后方”。

相比之下,兰白都市圈体量最小,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兰白能否真正实现一体化,彻底改变“散装”格局,合力带动区域崛起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发展的关键。

01

对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很多人说到了三线建设,实话实说,这一轮的产业转移与三线建设有本质的区别,当年的三线建设本质上是早期工业积累在地理层面上的横向战略转移,但并未触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纵深改进,轻重工业比例的问题并未解决。

由于产业规模的庞大和产业的复杂性,对被转移地区的基础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过去那样不考虑市场、不考虑产业集聚、不考虑成本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本次的资金技术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则更多诉诸于国家意志之下的腾笼换鸟,西部只有产业条件发展良好的城市或者都市圈才有可能承接产业转移。

从实际来看,这一轮产业转移的目的是让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轻装上阵,专注前沿科技研发与产业升级。譬如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芯片与半导体以及高端机电装备等领域,未来大概率会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得到重点支持。

而广大的中西部内陆省份通过这次全新的资金技术与产业转移支付,进一步完成充分就业的目标。譬如服装鞋帽、家具玩具、塑料制品、食品加工、钢铁煤炭等传统领域未来大概率会在广大西部地区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结构。

通过产业转移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形成梯度差,远比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流要好得多。而我们也刚好借助这样的大转移,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中的地位。

从现实出发,其实能够承接专业转移的地方屈指可数,中部的武汉、长株潭和郑洛都市圈,西南的成渝都市圈、昆明和贵阳,西北的关中、呼包鄂榆、兰白和银川。

站在甘肃的角度,全省唯一能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就是兰白都市圈,只有兰白都市圈具备以上条件,但与成渝和关中相比,兰白都市圈还有诸多的短板需要克服。

在人才、能源和产业基础方面,兰白都市圈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交通、土地、水源的角度来说,兰白都市圈还需要加快补短板。因此,对于兰白都市圈来说,想要承接转移,就必须加快区域短板的解决。

02

然而多年过去,兰白一体化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兰州不像成都和西安,经济总量不够大,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订单溢出效应,远远小于虹吸效应”。

过去推动兰白同城化,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行政协调机制,受限于行政障碍、财税体制、利益分配等因素,同城化进展并不顺利。但是,在目前的大势下,兰白一体化需要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2021年至今,全国已有14个国家级都市圈先后获批。在这之外,还有不少地方在密集部署都市圈,打造区域增长极。

但是兰白一体化一直是“中规中矩”,利用产业转移的建设契机,通过‘1+1>32’的内部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眼下,兰白一体化推进工作实际面临着三个障碍。

第一个障碍比较少见,即地理之间的差距。兰白中间横着低丘缓坡,地理上是分割的,从实际情况来看,很难做到同城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兰白都市圈周边未利用土地非常多,这是兰白都市圈最大的优势。

因为从其他都市圈来看,一万平方公里的平原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基本要素,因此兰白需要形成合力,全力以赴推动建设1.2万平方公里的陇中生态平原,彻底奠定兰白发展的根基。

第二个障碍则很现实,即行政区的利益和相关管理的制约。城市之间各有各的行政区,各有各的板块利益,与利益联系最紧密的是各有各的管理体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各个城市也会从自己特定区域利益考量出发,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个障碍同样常见,来自同城化主体间的发展落差。经济好的地方不愿推进同城化,担心被分掉一杯羹;经济落后的地区也不愿推进同城化,担心最后一点儿肥水流到别人田里去”。

这种心态博弈长期存在,由于各地发展落差,导致了推进同城化工作时根本动力的不足。因此,兰白需要超过局部利益,寻找最大的公约数,同城化工作,除了圈内城市都要努力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核心城市兰州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单核”的外溢、辐射效应,兰州有这个条件、能力,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

03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甘肃而言,推进兰白一体化的目的,是协同推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这就涉及到“谁来推进,推进什么,靠什么推进”的关键问题。

相较而言,兰州主城区拥有有发达的服务业、都市圈内最大的经济体量,兰州新区则坐拥陇中最大的平原,土地资源优渥,白银则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三地之间如果能够按照都市圈规划进行产业整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帮助。

对兰白来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非长期、大量的投资不可得。兰白需要深入分析各自产业发展、优势互补情况,深化产业链合作。其中又涉及到财税机制改革、促进市场要素流动等多个方面,如何走深走实,考验甘肃省府和兰白两市的决心与智慧。

第一、规划引领。

规划是指南针,也是约束手段,规划不能“墙上挂挂,纸上画画”,要落地执行。兰白两市要在重大规划方面加强协作,畅通兰白都市圈的经济循环问题,这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第二、法规建设。

从实际出发加强兰白一体化的法规建设,通过地方人大形成地方立法,或是通过协商,形成类法规的行为准则。以法律法规促进兰白市场体系的打造,要形成兰白统一大市场,不能搞市场分割、地区垄断。

第三、行政推动。

兰白各地争资源的情况还客观存在,如何结合各自特点取长补短,加强彼此产业嵌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1+1>2”,是三地产业同城化面临的关键考验。甘肃需要形成省一体化化领导小组统筹、省一体化办公室协调、省直部门指导、两市主体推进、专项合作组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强有力地推动兰白一体化进程。

第四、增加经济调节手段。

甘肃可以考虑设立兰白一体化调节基金,资金来源或是企业资助或是省市财政共同出资,一方面可以解决瓶颈项目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奖优、罚懒的评价体系。

第五、平台示范。

兰白一体化建立的合作平台要走在前面,去围绕难点问题进行探索,进而提供示范。具体来说,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平台联动,共建兰白现代优质产业链群,合力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共促核心产业链整体提升。

第六、项目支撑。

落在项目上、园区上,以载体做支撑,在“实”上下功夫。兰州有甘肃最好的多区叠加政策优势,兰白需要合力建设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城市美誉度和科研环境,在土地资源、产业发展综合成本、制造业产业集群等方面共建共享。

第七、服务共享。

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是体现同城化、一体化高度的一个领域,直接体现体制创新和开放水平,“不要讲GDP,要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指标上去了,一体化的档次就上去了,它直接关系到兰白两市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八、严格考核。

甘肃一定要建立严格、科学的考核机制,兰白如此才能“把短做长,把长做优”。既然要强弱合作,就要照顾兰白的发展、考核需求,建立科学的机制,把兰白两市的GDP、财政税收、生态建设、环保指标等都进行合理分割,实现共赢。

总之,一体化是甘肃最后的机会,是甘肃发展的最大希望根系。不管是承接产业转移还是区域发展竞争,兰白一体化水平怎样,速度成效如何,直接决定着甘肃未来发展的高度。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散装”的兰白需要根本性突破!的相关内容中金薪酬四连降 券商高薪时代结束怎样才能开好一家烟酒店?A股,利好!外资疯狂一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3年度典型案例裁判要旨 附个案裁判理由每周股票复盘:飞天诚信(300386)大宗交易折价显著,高管连续减持从AI革命到“银发经济”,普通人如何抓住时代红利?央地合作再结硕果 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5毫克中华香烟多少钱,中华香烟多少钱1.4万亿!读上市公司中报,看山东经济状况保变电气:控股股东与中国电气装备开展输变电装备业务整合事宜尚处于筹划阶段节后 A 股大狂欢?沪深交易所全网测试为哪般!梅雁吉祥:董事计划减持不超过735万股公司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