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稳健起步 砥砺前行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纪元——资阳建市24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稳健起步 砥砺前行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纪元——资阳建市24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稳健起步 砥砺前行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纪元——资阳建市24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插图

资阳之声

24年,于历史长河不过弹指一挥,但对资阳而言,却经历了沧桑巨变。

恰逢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这是一个举国同庆、意义非凡的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资阳,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也紧随国家步伐,蓬勃发展。从昔日的白纸一张,到如今现代化都市的崛起;从“西部车城”到“中国牙谷”“成渝之心,巴蜀门户”的美誉,资阳以崭新面貌受到瞩目。展望未来,资阳将继续锐意进取,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今年5月10日,“资阳造”产品——我国首次出口塞拉利昂世界最大功率窄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在塞拉利昂唐克里里上线运营,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助力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典范。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机车。

该批机车由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为非洲窄轨铁路量身定制,采用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与国产大功率中速柴油发动机,展现了资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卓越实力。从合同签订到研制,再到履约交付,仅用时三个多月,创造了世界内燃机车研制最短纪录,彰显了资阳速度与创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党的指引下,资阳着力挖掘并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准备下线的四川现代商用车。

24年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199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2亿元,2002年达到百亿,达到103.3亿元,2023年突破千亿,达到1019.2亿元,2023年比1998年提高937亿元。

24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省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1998年的7.0%提速到2010年的15.5%,2012年以后经济增长保持常态化水平。设地建市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24年来,财政实力不断提升

1998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亿元,2007年突破10亿元,2015年达到43.9亿元,2023年达到70.3亿元,较1998年提高66.6亿元。

走过24年,资阳正驶向最新的发展方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成资同城化为战略支撑,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强市战略扎实推进

2023年7月22日,谷神星一号遥六•四川资阳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时隔仅三月,资阳再次传来商业航天领域的喜讯。

2023年10月31日,星河动力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资阳市临空经济区开工建设。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意味着资阳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添新彩,更是圆了资阳人的“飞天梦”。据悉,该基地一期项目已正式投产,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产出至少4发“资阳造”商业运载火箭。这一壮举,正是资阳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中国牙谷与成渝高速公路。

回顾发展历程,资阳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培育壮大口腔医疗器械、交通装备、清洁能源、食品饮料、纺织鞋服等特色优势产业,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和巩固。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17.7亿元,是1998年的11.4倍,年均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1998年的74户增加到2023年的328户。2000年—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8.5%。

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中国牙谷”已累计引进卡瓦、爱齐等全球口腔领域100强企业12户、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110户,形成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集聚区。交通装备产业也形成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食品饮料、清洁能源、纺织鞋服等产业同样集群成链,实现了快速发展。

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投资拉动,是资阳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消费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1998年—2023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74.4亿元,年均增长19.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2024年3月全市首个百亿级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开工建设。2023年全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4.3%。2023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33.4%提高到57.6%。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构建全面开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我市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33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出口56711万美元,增长32.4%。1998年—2023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5.4亿美元。2023年外商直接投资口径完成3.1亿美元。2023年新签约重大投资合作项目193个,投资总额532.7亿元。截至2023年年末,已有百威英博、韩国现代、安踏集团等66户“三类500强”企业落户资阳,投资合作项目共计117个。

安井食品。

今天的资阳,正肩负着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等国省重大战略使命。其中,建设现代化产业是重中之重,现代化产业的主引擎是工业,资阳将集中资源力量,以工业发展带动产业突破、以产业突破实现经济整体提升。

川投集团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项目投产。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 协调发展持续深入

走进雁江区临江镇的仁里村,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入户村组道路将家家户户紧密相连,野花遍地开放,柏油路干净整洁。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栋充满设计感的建筑成为了数字游民的聚集地。他们跨越山海而来,在此交流思想火花,共绘智慧蓝图,为仁里村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从昔日的无名小村,到如今靠发展数字游民社区过上好日子,预计2024年,累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80万元……仁里村的华丽转身,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仁里村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

撤地建市以来的24年,资阳始终与党同频共振,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精心布局、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资阳在协调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深耕细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真切、安全感更加牢固。

向阳社区。

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29元,比上年增长4.1%,比1998年增加3731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比上年增长6.5%,比1998年增加19202元。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农业生产稳步上扬

2023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96.6亿元,是1998年的5.2倍,年均增长3.8%。具体来看,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167.8万吨,比2008年增产12万吨;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26.9%上升到2023年的30.6%。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

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6万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达1.9:1,处于全省领先位置。我市还推进“村集体经济+”“农户+”等模式,4.6万户脱贫群众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同时,通过帮扶车间吸纳、以工代赈等方式,帮助7.9万脱贫劳动力就业。

遂资眉高速与成渝高速。

撤地建市以来的24年,是全市经济平稳发展、提质增效的24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和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省战略交汇叠加,“成都东进”“重庆西拓”加速演进,资阳承接双核辐射、 挺起中部脊梁的动能强劲,必将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来源:资阳观察

编辑:李小川

审核:钟雷 谢小英

稳健起步 砥砺前行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纪元——资阳建市24年经济发展成就综述的相关内容2024年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研究报告全线超预期!9月重磅数据出炉,美联储11月或降息25个基点,分析师:12月甚至可能不降息美国9月CPI超预期,年内还有两次降息?机构这样看丨火线解读2024年“创客中国”上海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时尚消费赛道复赛在普陀举办阿里巴巴回应完成三年整改,集团在香港上市,马云成为第一大股东永辉超市:收到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案受理通知高管动向|ST九有董事长肖自然辞职,袁硕接任友邦保险:以约4274万港元回购59.34万股医药板块涨声“迎新”北上资金打提前量揭秘!国家印钱背后的惊人真相股市新变化:央行和证监会等五部门发声,A股市场“变天”了吗?饲用需求回暖 工业用粮增长 预计新季玉米消费稳中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