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蹦极” 不少股民心惊
涪江观察
6月中旬以来,股市像蹦极一样,一下子涨停,一下子跌停。面对极端行情,不少股民直呼“心脏受不了”。如何能在起伏不定的股市行情中保持淡定,减少炒股对健康的影响呢?市三医院精神大科主任杨昆建议说,炒股本来就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股民尽量要心态平和。当然,如果有伤心、懊悔等情绪波动也很正常,不必假装淡定,否则容易影响健康。
■ 记者 王庆
1
家人炒股失败咋办?
多加包容不要指责
因为十分看好一家公司的行业背景及业绩,股民徐先生坚定地持有了带军工题材的一只小盘绩优股。但在这轮断崖式的非理性暴跌中,徐先生持有的股票从53元一直跌到20元以下,赚钱成了泡影,还亏得根本不敢跟家里人说。后来徐先生的爱人主动问起,他才不得不承认深度被套的实情,情绪一度失控。
像徐先生这样情绪失控、出现心理问题的股民不是个例。杨昆认为,股市巨幅波动对股民来说就是一个应急事件。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在面对应急事件的心理反应有休克期、情绪失控期、自我恢复期三个阶段。在休克期时,人出于本能,会不相信自己遇到紧急状况,如股票跌停、无法卖出时,表现在情绪上就是表情呆滞、木讷等;在情绪失控期,会出现一些比较激烈的反应;自我恢复期表现为接受现实,做出相应的调整。
遇到应急事件时,人一般都要经过这三个时期,股民和身边的家属该如何应对呢?杨昆说,处在第一阶段的人需要安慰、陪伴,是亲子关系;处在第二阶段的人最需要的是情绪的宣泄,是师生关系;处在第三个阶段的人开始自我恢复,需要的是朋友关系。
杨昆建议,目前,徐先生的妻子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陪伴,切记不要在他情绪失控时横加指责,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接下来可以帮他搜集资料、信息,以便帮他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割肉还是躺下装死?或者准备资金补仓?相信在家人的包容下,成熟的股民都会找到正确的办法来应对。
2
股民有情绪时咋办?
不要假装淡定不在乎
端午前夕,资深股民王女士就提前卖票、成功逃顶。6月30日,深跌的股市来了一次V型逆转,王女士这次却判断失误,没能抢到反弹。当天收市后,王女士一直处于深深的挫败感中,认为自己在股海里浮沉多年,管理层释放了那么多重要的信息自己竟然忽略了,“简直是在股市中白混了这么多年”。股民中,像王女士这样因操作失误就会陷入深深挫败感的不在少数。在近段时间跌停、涨停交织的行情中,亏了伤心,失去机会则懊悔,这两种不良情绪在股民中比较常见。
杨昆认为,伤心、懊悔等不良情绪是人的正常应急反应,如果遇到身边的股民有情绪时,不要去鼓励他坚强、淡定,这样属于“打肿脸来充胖子”,起不到好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让他把自己的情绪发泄、释放出来,比如放声大哭,向亲人诉说等。情绪得到宣泄后,股民心理伤害会得到较好的修复。如果假装淡定、不在乎,情绪一直憋在心中没有出口,股民会一直处于阴影中,反而会带来失眠、焦虑等症状。
3
哪些人不适宜炒股?
工作压力大心理脆弱者
5月初,在媒体工作的林小姐也拿出自己的5万元积蓄进入股市,从此开始了紧张、焦虑的股民生活。因为中午一点要看盘,林小姐只好取消了午睡。本来媒体工作压力就大,再加上股市起起落落带来的焦虑,她很快就憔悴了,接着出现了精神亢奋、失眠多梦等现象。前些日的暴跌中,感觉得不偿失的林小姐索性割肉出局,终于体会到了无股一身轻的感觉。
摘要:
6月中旬以来,股市像蹦极一样,一下子涨停,一下子跌停。面对极端行情,不少股民直呼“心脏受不了”。
进入股市,不少股民都难淡定。特别是6月中旬以来的调整,让很多股民都陷入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悔恨的情绪中。
杨昆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悔恨心理如持续1周以上,体内的免疫球蛋白A、血清素便会明显降低。而持续的恐惧、紧张等情绪,会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使人出现精神焦虑、坐立不安、心悸胸闷、倦怠乏力、多梦、神经过敏等一系列症状。
据杨昆观察,股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非股民差,类似强迫、忧郁、焦虑及偏执等不良情绪都较突出。有些股民的不适感甚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他建议股民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减少对股市收益的预期,尽量用成熟健康的心态对待股市行情。“进入股市前就要明白自己会面临赚与亏两种结局,要有亏的心理准备。像林小姐那种平时工作压力就很大的人,以及心理脆弱经不起失败的人最好不要炒股,也不建议老年人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