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岁夫妻套现10亿跑了,能卖的全卖,不能卖的全质押了
月亮湾探险家
文|月亮湾探险家
编辑|小樱
前言
年到古稀突然身价上亿,达钢控股作为一个上市时间并不算特别长的公司可以说阅历还挺丰富,李太杰作为这个上市公司老板,
先后竟然两次卖出自己股份,
最近更是直接把手里的股份全卖出去了。
李太杰
1935年出生的李太杰加上69岁的孙建西,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脑子一点都不糊涂,
短短十年时间从公司抽出10亿资金,
这究竟是他们迟来的创业梦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呢?今天,我们一起拆解李太杰夫妇的商业迷局。
从象牙塔到创业板:李太杰夫妇的资本局
李太杰,一位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执教多年的教授,深耕筑路机械领域。
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研发稳定土拌合机,给陕西、四川等地的筑路机械厂提供了很多技术帮助。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稳定土拌合机并非普通的混凝土搅拌机,它主要用于将土壤与石灰、水泥、沥青等添加剂混合,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桥梁、道路、水坝、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段经历,
为李太杰日后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1988年,在西安到临潼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工人们发现从进口的桶装沥青里取沥青非常麻烦,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他们找到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希望学校能帮忙研发一个快速脱桶的设备。李太杰是个筑路机械的专家,他接下了这个任务,只用一个暑假就完成了研发。
李太杰
这款沥青脱桶设备在90年代初期获得了陕西省的专利银奖,还被认证为国家级的新产品。李太杰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建议学校成立校办工厂进行产业化,但未获批准。
李太杰的创业梦想并未就此止步。在第一任妻子陈达刚的支持下,1992年,以陈达刚名字命名的“达刚公路机电厂”正式成立。
这家工厂,也成为了日后上市公司
“达刚控股”的雏形。
一个以妻子名字命名的企业,承载着夫妻二人共同的创业梦想,也为这段故事增添了一丝温情。
李太杰和孙建西
1995年,李太杰退休,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大潮中。他不断改进沥青脱桶设备和液态沥青运输车,不仅拿下了陕西省的专利金奖,还得到了国务院的津贴。
达刚筑路机厂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光明前景。然而,命运却给了李太杰沉重一击。
公司正在快速发展的时候,
陈达刚却因为一场车祸不幸去世了。
李太杰非常难过,甚至想过要放弃一切,觉得妻子的离开和创业的压力有很大关系。
李太杰
但生活的磨砺并没有击垮他,小他20岁的孙建西的出现,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孙建西并非只是一位贤内助,
她拥有丰富的商业经验。
早在1986年,她就创办了深圳天微电子科技公司。
与李太杰结合后,她负责公司的经营销售,李太杰则专注于技术研发,两人优势互补,很快将达刚路机厂带上了一条新的发展轨道。
2002年,达刚路机有限公司成立了,这标志着企业从工厂模式转型为公司化运营,也为后来的资本运作打下了基础。
达钢董事
5年以后,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于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
成为陕西省第二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
当时,75岁的李太杰成了A股市场上年纪最大的创业者,一时之间风头很劲。
资本盛宴与危机暗涌
达刚控股刚上市时,表现还算稳定。虽然年营收只有2亿多,但净利润能有几千万。这种稳健的经营风格,与李太杰的学术背景和踏实作风不无关系。
不过,这种稳定也反映出公司缺乏爆炸性的增长动力。
达钢控股
或许是厌倦了平淡,或许是出于对更高发展的渴望,2019年,达刚控股斥资5.8亿收购了众德环保,意图拓展产业范围,寻求新的增长点。
这次收购,直接将达刚控股的营收从2亿提升至10亿,实现了五倍的增长。然而,净利润却没有同步增长,甚至在2022年出现了亏损。
公司认为业绩下滑是由于众德环保的影响,所以在2023年底以2.8亿的价格把众德环保卖掉了。
信息来源:达刚控股年底甩包袱拟2.80亿元出售众德环保 电鳗财经 2022-12-20
5.8亿买入,2.8亿卖出,这笔交易的账面数字令人费解。更让人不解的是,众德环保在出售时,账面上的净资产还有4.8亿。
这笔交易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他们怀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即使剥离了众德环保,
达刚控股还是没能扭亏为盈。
持续的亏损,或许让李太杰夫妇对资本市场的热情逐渐消退,也可能让他们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感到力不从心。
孙建西
激流勇退还是金蝉脱壳?
面对达刚控股持续亏损的局面,李太杰和孙建西夫妇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上市公司。
2014年,他们曾将一半股权转让给陕西鼓风机集团,套现6.3亿,后来他们又通过质押股份的方式进行变现。
这次,他们把能转让的16%股权全卖了,还把剩下的质押股份的投票权委托给别人,总共套现了约3.7亿。两次套现,
累计金额高达10亿。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2014-06-18分析:达刚路机“投靠”陕鼓集团的背后
这些举动让外界猜来猜去的。有人认为,李太杰夫妇年事已高,选择套现离场是明智之举,落袋为安,安享晚年。
毕竟,对于一对89岁和69岁的夫妇来说,继续在资本市场上拼搏,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也有人认为,
他们这是在演一出“金蝉脱壳”的戏码。
公司连年亏损,但他们却通过股权转让和质押套现了大笔资金,留下的却是一堆烂摊子。这种“套现走人”的行为,对投资者和公司的未来都不是好事,会带来很大打击。
信息来源:创始人败退 达刚控股易主 北京商报 2024-10-28
达刚控股的股价持续下跌,市值不断蒸发,投资者的信心也受到了严重打击。李太杰夫妇的退出,不仅没有为公司带来新的希望,反而加剧了公司的困境。
他们的举动也让大家开始思考企业家的责任,
新舵手能扭转局面吗?
李太杰夫妇刚退出不久,达刚控股就宣布了新的实际控制人将变为陈可。
陈可是一位在新能源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旗下拥有多家涉及光伏电站、储能业务、充电桩销售及运营等领域的主营业务。
孙建西
达刚控股表示,陈可的加入将帮助公司优化管理和资源配置,公司希望借助他的资源和经验,推动新的增长。陈可的到来,为风雨飘摇的达刚控股带来了一丝希望。
他能不能带领公司摆脱困境,扭亏为盈,还得看时间。
达刚控股的主营业务与陈可擅长的领域并不相同,如何将新能源业务与公司现有的高端路面装备、智能运维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将是摆在陈可面前的一大挑战。
达刚控股的股价在宣布实控人变更后
大幅高开
,表明市场对陈可的到来抱有一定的期待,不过短期的股价波动并不能反映公司的长期发展情况。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24-10-20达刚控股实控人协议减持陷诉讼 “秘而不宣”信披违规?
结语
李太杰夫妇的创业故事,从最初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最终的资本退出,展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他们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辛,也享受了资本市场带来的红利,然而,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诱惑。最终,他们选择套现离场,
留下了一个充满疑问的结局。
它提醒我们,赚钱的同时,别忘了企业家的职责,要为社会多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和投资者的信任。
达钢控股前身达刚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