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箱倒柜,意外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片,那是老爸珍藏的供销社香烟价目表,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瞬间把我拉回了那个年代。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半个世纪的变迁,是浓浓的烟火气。
尘封的记忆——一张泛黄的供销社价目表
这张价目表,记录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香烟价格。中华、大前门、飞马、南京……这些名字,唤起了我许多儿时模糊的记忆。几毛钱一支的香烟,如今看来微不足道,但在那时,却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这些简单的数字,究竟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香烟背后的时代印记——从“一云二贵三中华”到飞马的奢望
70年代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云二贵三中华”。 云烟、大中华、贵烟,这代表着当时香烟的等级。中华香烟,那可是稀罕物,记得1977年,凭票供应的中华香烟,要0.59元;免票的要1.3元! 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抽到。 我记得模糊地记得,1979年,我爸从单位领到了一包中华,那感觉,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开心! 大前门呢,从最初的单支卖到后来的整盒,也反映了经济的慢慢发展。 我结婚那会儿,摆在桌上的烟,有丰收、蓝金鹿、大前门、云门…… 飞马香烟,80年代初,那可是高端货!我直到1999年才真正抽到过飞马,而我同学的父亲,那时候就经常能抽到,这其中的差别,想想就觉得有意思。
师长与点滴——南京香烟与乌江渡水电站的回忆
我小学的老师,经常抽南京香烟。现在想来,那淡淡的烟草味,似乎也带着一丝师长的威严和知识分子的气息。 1979年,我跟着父母去贵州乌江渡水电站,在那里,我第一次自己买了一包南京。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自己的东西,那种兴奋和满足感,至今难忘。 那支南京香烟,也成了我和乌江渡水电站之间,一段独特的记忆。
价格变迁与社会变革——从供销社到超市,香烟价格的背后
这张价目表,清晰地记录了香烟价格的变迁。 从最初的几毛钱,到后来的几块钱,甚至几十块钱,背后是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以前,买烟要凭票,去供销社排队,香烟是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而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香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记得小时候,去供销社买东西,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带着期盼。
回望过去,感悟人生——从香烟到岁月的沉淀
这张小小的价目表,记录的不止是香烟的价格,更是那个时代的生活缩影。 它让我回想起过去的生活,想起亲人,想起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时光。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如今,我不再抽烟,但每每看到这张泛黄的价目表,我都会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想起那些已经逝去的人和事。
老照片里的烟火气,不仅仅是一盒香烟的变迁,更是我们几代人共同的记忆,一代人的生活与时代变迁! 大家也来说说,你们记忆中,有哪些关于香烟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