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董煜:对增量政策,要有信心
扫地僧说
清华大学的董煜副院长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经济现在走到了一个挺关键的时候。大伙儿对“一揽子增量政策”这事儿说法不一,有的人看问题太浅,有的人说的不太靠谱,还有的人干脆就理解错了。董副院长觉得,得把这事儿的真实意思讲清楚,让大家伙儿能正确把握经济工作的方向。
先说说这个“一揽子增量政策”,这可是个国家层面的大动作。10月8日发改委开的那个会,其实是在国务院9月29日常务会议的基础上,放假期间调整了一下,然后拿出来给大家看的。这背后的目的,是为了落实中央政治局9月26日的会议精神,是为了对付现在的经济形势,提出的一整套方案。这不光是某个部门的小动作,而是涉及五个方面的大动作,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政策条目,那样容易看走眼。
再来说说,宏观调控不只是财政和货币政策那么简单。咱们国家的经济管理是个“1+2+6”的格局,除了财政和货币政策,还有一堆别的政策得一起使力。金融政策出来了,别的领域的政策也得跟上。很多人爱看金融机构的分析,但这些分析师可能没实际参与过宏观调控,所以他们说的可能太局限于金融圈子了。宏观调控得考虑的问题复杂得很,比如现在政策的一致性要求,是从头到尾都得一致,这是个挺大的变化。
最后,还得说说,看政策不能光看数字。有的政策能用量化的数字来说明,有的就不行。那种“X万亿”的说法,听起来挺吸引人的,大家也都喜欢听,但政策不是玩数字游戏。有些人就喜欢拿数字来炒作,先把大家的兴趣吊起来,然后说“不如预期”,这其实是有人在操纵市场。当然,定政策的时候,也得考虑大家的感受,得从需要政策的人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相信,新的投入肯定会有,“X万亿”也会有的,但有些事得按规矩来,大家得耐心点,别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咱们看政策,不光要看它有没有砸钱进去,还得看它有没有放什么大招。有的政策,一出手就能调动巨额资金,有的政策虽然不直接撒钱,但影响力绝对值钱。比如说,这次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特别重视,对那些让老板们头疼的问题,比如“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政策上不但没躲,还说要“必要时开展督查”。这可是中央给民营企业的定心丸啊。接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估计会加快出台,这事儿的影响力,可不比“X万亿”小。
再说说新型城镇化,这事儿政府挺上心的,但市场那边可能没太注意。虽然现在的城镇化不像以前那样能大力推动经济增长,但1.7亿人落户,对房地产、投资、消费那都是实打实的支持。这是经济工作中的一记重拳,但现在专业分析这块儿还不够。
还有啊,更多的政策大招还在后头呢。从9月24日金融部门的发布会,到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9月29日国务院的安排,最后到10月8日国家发改委的政策介绍,这些会议都得连起来看,不能孤立的看。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央已经吹响了经济工作的号角,后面各部门都会根据自己的职责,推出一堆对经济回升有利的政策。地方上也会赶紧跟上,把中央的决策落到实处,让经济持续回暖是现在的头等大事。至于地方债务风险这些问题,肯定也会有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所以,对未来的政策,咱们可以保持期待。
到了年底,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会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做出规划,这个也很值得期待。别忘了,明年是“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年,会有很多大工程、大项目、大政策陆续上马。把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咱们中国经济的一个特色。所以,分析经济工作,也得从这个角度去把握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