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不应是常态 杨德龙:耐心等待第二波上涨
投资快报
本报讯
自周二巨幅震荡回落以来,A股昨日终于略微缩量企稳,中字头个股集体大涨。有市场人士认为大盘震荡阶段,结构性机会和风险并存。疯牛变价值牛、成长牛,个股行情进入新阶段,赚钱需要好的理念和选股水平。
中字头个股集体大涨
A股三大指数昨日涨跌不一,沪指涨1.32%收报3301.93点,深证成指跌0.82%收报10471.08点,创业板指跌2.95%收报2212.91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超过2.14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萎缩近8000亿元。
昨日回升也与央行将创设首期规模5000亿元互换便利的利好有关,刺激蓝筹股、中字头大涨拉动大盘。中字头的个股多数大涨,中国交建、中铝国际、中国海城等多股涨停,中国电信涨近8%,三桶油齐升5%。中国神华,中国核电涨幅都在6%-7%之间,诸多红利ETF涨幅都达4%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字头个股代表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一个群体,这批公司也是所有上市公司中最优秀的一批。而从博弈的角度来看,这批股票亦可能是机构资金要用来展开互换业务的首选。此外,这批股票当中还有相当部分是破净品种,存在潜在市值管理的要求。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首次明确表态“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目前已有数十家包括中远海发、中煤能源、中国神华等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年报中透露,2024年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指导方针。
“疯牛”不如“长牛”“慢牛”
2008年以来A股已先后经历4次大大小小的牛市,分别为2008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以及2019年-2020年。复盘这几次市场走势,行情的演变过程全都大同小异,前后都分为估值提升驱动上涨、估值回撤带动指数调整和盈利提升再次驱动上涨三个阶段。
具体来看,估值驱动阶段大致会持续一个季度左右,上涨幅度在20%-30%之间,该阶段主要以超跌反弹为主,成长板块和超跌板块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有分析认为估值驱动的上涨终究缺乏底层支撑脆弱,如果宏观政策的刺激力度没能持续加码,市场还是会迎来估值回撤,历史上看指数的调整一般会控制在10%左右,不会再跌破前期低点。这一轮行情自低点已反弹近20%,按照过往经验,估值驱动已逐渐走向尾声。
面对股市节前大涨和节后调整,市场人士认为“疯牛”不应是常态,在股市中选好配置方向尤为关键。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亦公开谈到股市“疯牛”不如“长牛”“慢牛”,对股市的判断应关注政策面、资金面和基本面情况。
昨日,在2024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上,高盛中国联席主管、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翔表示最好的事情是慢慢的牛市,而不是巨大地、很快地上去,然后再跌下来。所以现在有个调整的阶段,很多长线的机构反倒可以开始布局了。
杨德龙:耐心等待市场调整后的第二波上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指出,这轮行情背后的逻辑并未改变。多项重磅政策推动了行情,后续还有一系列增量政策,都增强了市场信心。因此,在完成本轮调整之后,市场有望迎来第二波上涨行情。杨德龙表示,对于这轮政策底和市场底形成共振的行情仍保持信心和耐心。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认为本次“信心重估牛”主要分为三段,综合看目前市场已处于第一段的下半场。接下来的牛市第二段更适合机构投资者,未必适合新手。陈果称,第二段是行情反复阶段,指数不会再快速拉升,呈现偏震荡特征,也是较难赚钱的阶段,投资者业绩分化,有一些投资者会出现亏损,也是比较容易产生动摇观望情绪的阶段。
天风证券宏观研究认为国新办公室将于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大概率会有增量财政政策。逻辑上,今年财政缺口明显大于去年,有必要也有空间推出增量政策弥补缺口。实际上,10月8日四川省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要求“对国家即将出台的更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提前下达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等政策,要强化项目包装储备,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努力争取更多份额更大支持”,增量财政的信号已经出现。